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吴林静,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不靠海,不沿边,中部大省苦“出海”久矣。
地处内陆,中部地区在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表现明显滞后于沿海。无论是湖北、湖南,还是江西、河南,都在想方设法寻找一条向外开放的通道。湖南的选择是“借道而行”。
过去半年,湖南和海南频繁“同框”——去年8月,湘琼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在海南东方市开工;今年3月下旬,湖南制造业头部企业走进海南;隔了两天,海南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走进湖南。
最新的“同框”是4月6日至8日,湖南省党政代表团到海南考察交流。湖南带队的是省委书记沈晓明和省长毛伟明,海南接待的是省委书记冯飞和省长刘小明。湖南代表团在安排了六市、20余个点位的三天学习考察后,与海南签署了涉及7个领域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合作全面铺开,从制造业向开放通道、种业创新、民航发展、文旅、人才交流等等方向扩展升级。湘琼互动频频,被湖南媒体形容为“湖”与“海”的对话。
这一次,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湖南,找上了冲刺2025年底封关运作的国家改革开放最重要战略平台之一的海南。
01“湖”与“海”
最新党政代表团间的互动,较以往的交流有了很多“升级”的地方。
首先是重量级。湖南和海南的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省委副书记纷纷出动,相关的参观考察、交流座谈、签约发布,每一项都奔着两省合作的“顶配”而去。
4月8日,海南·湖南两省合作发展交流座谈会举行,两位省长坐在一起,签署了《湖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接着,两省联合发布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地方标准,并举行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签约和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其次是高效。湖南省党政代表团里有14个市州主要负责同志、10多位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一起出来考察学习的都是抓发展、惠民生的“关键少数”。
大家用三天行程,把海南多个方面考察了个遍。从三亚到陵水、万宁,再到琼海、文昌、海口,三天时间、六个城市、20余个点位,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用一体化、全岛封关运作口岸建设及管理运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和现代化渔业产业发展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48281
“湖”与“海”的对话,这是近年来最隆重的一次。不过此前两地已多有合作交流。
2023年11月,湖南的现代农业、新零售企业,约60家企业组团到海南考察,还举办了推介活动。
2024年3月,又一队湘企赴琼考察,这次则是70多家制造业头部企业,当地媒体称其为“湖南先进制造业的豪华阵容”,无论是企业所代表的行业地位和实力,还是其科技含量,都远超去年。
就在湖南省党政代表团赴琼前夕,3月23日至25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来到湖南调研,还召开了两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交流座谈会。
人事调动也是两地缘分的体现。沈晓明曾在海南工作6年左右,历任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委书记,2023年3月调任湖南省委书记。毛万春在调任湖南省政协主席前,在海南当过5年的省政协主席。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丁晖,曾在湖南工作多年。
02制造业之外
要说湘琼合作最新的“代表作”,就是过去一年两省联手共建的一个跨省“飞地产业园”——湘琼先进制造业产业园。
据官方介绍,这个位于海南最西边东方市的产业园,是全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港合作共建的产业园。两省创新采用“共建共管”运行模式,由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和海南省东方市共同建设管理。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564061
产业园取双方之长,集中了海南政策优势与湖南产业优势。
湖南拿出制造业的看家本领,在产业园首批落地了3个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其中,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将建设面向全球的工程机械再制造维修中心和轻组装工厂;湘科集团将建设特种装备科创基地。
海南自贸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国家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战略平台之一,这个产业园也利用了海南的重大政策优势。海南虽然离湖南远,但离国际近,与东盟国家更是隔海相望。加之其“零关税、低税率”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港税收政策制度体系,成为吸引内陆地区的关键所在。
按照产业园的规划,在海南建飞地,湖南可以构建面向东南亚、中东等重点海外市场的“前店后厂”模式,有效解决湘企进口成本高、出口时效低的痛点。
4月这轮互动,则将两省的合作领域从制造业向更宽泛的领域拓展,是一次全方位的升级。
根据两省政府最新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提出加强7大领域的合作:
共同推动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新路径等。
推动湖南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合作,包括先进制造业、医美医疗、跨境贸易、优势产业、制度创新、招商引资、保税展示等合作。
深化种业创新和农业合作,共同开展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种质资源“联动维权”机制、探索种质资源交流交换及技术标准互认互通等。
开展民航发展合作,加快打造“湘琼快线”航空通道建设,加强航空物流合作,促进航旅融合发展,推动航空维修合作,持续放大两省的空中优势。
加强园区合作,协同推进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建设,共同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服务能力。
文化旅游合作方面,将加强文旅产品互推、客源互送、市场共拓、行业共建、平台共享。
社会事业合作方面,深化医疗卫生、科研教育合作,建立多层次人才交流机制,打造开放式的人才与技术创新平台。
在海南·湖南两省合作发展交流座谈会上,沈晓明谈到,希望以这次学习考察为契机,乘势而上,推动湘琼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好实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03开放的“跳板”
两省互动时,频繁出现一句标语:湖南出海,海南出彩。
仔细琢磨,正是湖南“搭线”海南的原因所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探索实践。
湖南地处内陆,近三年对外开放有了明显的加速。
根据去年9月“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三年来,湖南进出口总额连续跨越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三个大关,国际经贸“朋友圈”拓展到231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全省新增进出口企业2636家、总量达2.8万家;累计利用外资73.4亿美元,其中2022年较2019年增长了2.1倍。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322946
开放进展的背后,是湖南一路向南,不断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国家战略,发挥“一带一路”的区位优势,在集聚资源要素中拓展开放新优势。
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湖南-长三角经贸合作洽谈周是长江“龙头”与“龙腰”的牵手。参加2022“沪洽周”的108家企业,跨国公司占了一半。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湖南两年一次来到这片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举办湖南—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贸易洽谈周,今年“港洽周”省级签约项目共117个,投资总额902.3亿元。
融入海南自贸港,去年上述产业园开建。湖南省商务厅厅长沈裕谋刊文称,以这种产业园的模式,可以发展湖南在内地做不了、做不大、做不强的业务,建设湖南先进制造拓展海外市场的“桥头堡”,“助力湖南企业奔赴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
按计划,今年年底海南自贸港将完成封关运作各项准备主要工作,2025年底前实现封关运作,这里将打造成为整合全球要素资源的“中转站”。
沈晓明在前述座谈会上谈到,在“三个高地”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做好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这篇文章,是湖南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湖南期待借道海南自贸港这个平台跳板,更好实现“引进来”“走出去”。
不过,湖南要感到紧迫的是,海南的优势已被多方觊觎,其他内陆地区也希望搭乘这趟世界级贸易通道平台的顺风车。去年湘企赴琼考察时就发现,武汉已经更快一步,与海口合作建设了生物城,包括生物医药和物流业的多家头部企业完成注册。
所以,想要答好开放这道题,成为中部“脊梁”里更硬的骨头,湖南还需拿出更多实举、抢占更多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