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上市险企2023年财报披露季,许多问题或能从财报中找到答案。3月21日晚间,A股五大上市险企中,金融保险巨轮中国平安率先交出2023年成绩单。
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平安主力板块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迎来突破性成绩,多项指标重回升势,价值维度也实现韧性增长。这一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6.2%,其中,银保渠道及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速均超70%,表现抢眼。对于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板块新业务价值的增长,部分券商研报给出了“超预期”的评价。
从营运利润看,2023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银行三大核心业务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为1409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8%。但这并未影响中国平安坚持注重股东回报,2023年现金分红比例为37.3%,分红总额连续12年增长,分红规模保持行业领先,体现了中国平安对长远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信心”也是3月22日中国平安年度业绩会上的高频词。中国平安高管层在约1个小时的业绩会中回应了近20个问题,当中既表达了“对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有信心,对寿险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有信心”,也基于集团寿险改革成效、“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深化,传递出“对公司未来三年经营有信心”,并透露会保持一贯分红政策。
“面对外部市场压力、内部经营挑战及三年疫情递延影响等诸多不利因素,有赖于全体平安同仁的拼搏、客户与股东的信赖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平安在经营业绩上表现稳健、充满韧性。”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2023年财报中如是评价过去一年中国平安所取得的成绩。
保险业变革调整期,中国平安缘何能够顶住压力,实现主力板块重回高增轨道?中国平安价值成长超预期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不妨透过财报和业绩会寻根溯源。
寿险重现增长态势
渠道改革拐点显现
拆解年报不难发现,作为中国平安三大核心业务之一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在2023年重回上升态势,是业绩的贡献主力。年报显示,2023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6.2%,其中,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40.3%,银保渠道势头更强劲,新业务价值增长77.7%。
从营运利润构成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归母营运利润1050.7亿元,因有部分业务利润贡献为负,以绝对值计算,在集团总营运利润中占比高达89%,其次是银行业务和财产保险业务。
“去年四个季度,寿险新业务价值都是双位数增长,这受益于非常扎实的寿险改革,且成为未来利润释放的坚实基础。”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在3月22日的业绩会上说道。三年前,我国寿险业进入转型调整期,作为行业头部企业的中国平安,率先开启“(4)渠道+(3)产品”双轮驱动、数字化加持的寿险改革。
渠道是平安寿险改革的重要一环,包括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社区网格化渠道和下沉(百万兼职代理人)渠道,从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核心指标显著回暖来看,目前寿险改革已取得明显效果。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副总经理郭晓涛在业绩会上详谈了具体打法、特色和最新成果。
“在传统代理人渠道,除了对代理人个人质量提升主动转型,我们还强调优秀的团队、营业部协同,设定了三好五星评价标准,优化和升级团队打法,从个人作战到协同作战。去年代理人产能同比提升接近90%,收入也同比提升近40%。”郭晓涛介绍称。对于2023年监管推动银保渠道严格执行“报行合一”的政策,他表示,这样的政策能解决行业长期的挑战和问题,对产品和服务能力强、品牌优秀的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个利好。
他还特别谈到中国平安特有独创的社区网格渠道,该渠道模式根据存量客户的地域分布、潜力价值挖掘,能更有效地经营存量客户,通过持续服务和综合金融服务等,提升续保率、加保率,也让客户获得感更强,价值不断提升,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渠道。
渠道的多元协同发展也带来品质改善。年报显示,平安寿险及健康险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四个渠道当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信这一布局会给寿险业务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持续推动力。”郭晓涛称。
做深医疗养老生态圈
释放新增长潜力
纵观中国平安对于医疗养老生态圈的布局,其并非跟随者而是引领者、先行者。
据年报披露,在医疗健康服务网络方面,过去十年来,中国平安通过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搭建了提供“到线、到店、到家” 的网络服务。
截至2023年末,在国内,中国平安的内外部医生团队已达到约5万人,合作医院数超3.6万家,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此外,中国平安合作的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3万家,全国药店覆盖率超37%;在海外,中国平安的合作网络已经覆盖全球33个国家,超1300家海外医疗机构,其中全球前10 覆盖7家,全球前100覆盖56家。
链接国内外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同时,2021年中国平安通过接手管理北大医疗集团,其实体医疗健康版图也随之补齐。截至2023年末,中国平安已布局5家综合医院、1家康复专科医院、1家心脑血管专科医院、17家健康管理中心和10家儿童康复中心。
在养老服务方面,中国平安找准了我国养老“9073”格局的痛点,差异化探索“保险+居家养老”模式,并在2023年取得突破。截至2023年末,中国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先后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超8万名客户获得了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同期,中国平安“保险+高端养老”的产品线也在稳步落地,高端养老项目已在4个城市启动,新项目上海颐年城已于2023年2月正式对外发布,平安臻颐年三亚体验中心也于当年7月开业运营。
不得不提的是,恰是源于多年来对医疗养老生态圈的深耕布局,加之在综合金融、科技、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优势,中国平安于行业内创新性推出了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这一模式将线上、线下的医疗养老生态圈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衔接,不仅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服务,还形成了独有的盈利模式。
透过中国平安年报可以发现,其医疗养老生态圈已释放出增长价值,成为新的发展引擎。譬如,从生态圈独立价值上看,2023年集团医疗健康相关付费企业客户超5.6万家,平安健康过去12个月付费用户数近4000万。从赋能金融主业的价值上看,截至2023年末,在平安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2023年,中国平安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超73%。
“国际上‘管理式医疗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成功恰恰证明了‘保险+医疗’模式的可行性与潜力。”在年报致辞中,马明哲也如是指出。
他进一步表示,锚定平安未来十年的新业务增长点,将立足于2.32亿规模的客户群体,外部整合国内外的优质医养资源,构建高效的服务平台,内部依托先进医疗科技与AI能力赋能业务,全力以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比西方经验更全面、更有深度的医疗养老服务模式,为国人提供最专业、最具性价比的医养服务,真正让每个家庭都拥有平安。
探索“富国银行+联合健康”升级版
重构传统估值逻辑
对于中国平安的长远战略,外界多有解读,如将其形容为“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在中国平安年度业绩会上,郭晓涛解释称,平安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是“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的升级版,是集团应对当前经济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而通过科技赋能及组织协调,协同效应进一步展现,驱动公司价值不断提升。
那么,该如何理解中国平安的战略是“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的升级版?先来看富国银行的发展模式,这家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中仍实现逆势增长,并逐渐崛起,跻身至美国银行业“第一阵营”的突围者,实际与中国平安“综合金融”战略如出一辙,即富国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深挖客户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并开辟出商业银行、保险、私人银行、投资、经纪等多项业务,而中国平安也在持续深化 “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 的综合金融模式。
至于近年医疗健康界探讨火热的联合健康模式,本质上是将商业健康险的支付功能延伸至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场景中,打造业务闭环,这不仅能够提升消费者体验,增强用户黏性,还能降低医疗服务的提供成本,实现双向赋能。而中国平安所探索的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亦是打通供给、需求与支付的闭环,为用户提供最佳性价比、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并反哺金融主业。
但细看平安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较富国银行与联合健康模式,又有诸多升级与不同之处,如中国平安有着全牌照的金融业务,特别是保险板块与医疗养老服务的链接包含健康保险、人寿保险等多个层面,还借助强大的科技和AI技术赋能,构建了“到线、到店、到家” 的服务能力。由此来看,中国平安的战略模式尽管有“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的雏形和影子,但所做的事情更广泛、更超前。
某种意义上看,中国平安独具特色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的战略,或将重构外界对传统金融保险机构的估值逻辑。
这主要源于,综合金融的布局能够更好地抵御来自单一行业的周期波动,助力企业保持稳健的发展增速;而医疗养老作为中国平安的新增长引擎,将深度赋能金融主业,特别是对寿险及健康险这一主力板块,能够有效满足客户对健康养老的多元化需求,深度践行“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并推动保险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从当前中国平安的股价及估值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收盘,中国平安A股报收40.56元/股,PE为8.62倍,PB为0.82倍。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直言:“公司PB与PE都很低,但我相信是金子总归会发光,股价总归要回归到与价值一致的位置,所以我们很有信心。”
中国平安在2023年财报展望部分亦充分传递信心,表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化 “综合金融+医疗养老” 双轮并行、科技驱动的战略,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广大客户、员工、股东与社会创造长期、稳健、可持续的价值。